9月8日,卓驭科技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上迎来欧洲首秀,正式面向全球发布欧洲战略。
卓驭将以德国为战略支点,扎根汽车工业重镇不伦瑞克设立德国分公司,并任命Nils Oldemeyer为欧洲区域负责人。聚焦加快本地化运营体系建设,德国分公司已启动涵盖研发、测试、商务等多职能的团队组建,以实现对欧洲区域需求的快速响应与深度支持。
卓驭试驾车慕尼黑街头图 受访者 供图
依托新成立的德国分公司,卓驭科技将优先深化与欧洲头部车企的合作关系,重点对接欧洲整车制造商(OEM)以及中国车企出海,对高价性比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并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多模态交互平台及新一代感知模块。预计明年,卓驭在欧洲布局的测试车辆、测试场景将覆盖德国全境。
此次展会上,卓驭打造四大展区:传感器展区重点展示了行业首创的车规级激光与视觉一体化传感方案“激目2.0”,通过“前前融合”算法实现激光雷达与相机毫秒级同步;纯固态超广角短距激光雷达“知周”拥有超大视场角,专注破解盲区痛点。域控制器展区展出了基于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的旗舰方案,支持多模态大模型部署,具备百毫秒级复杂场景响应能力;与高通合作的SA8775P舱驾一体融合控制器首次在欧洲亮相,通过单芯片实现智驾与座舱双功能,降本约30%。车载无人机系统首次面向欧洲进行实体展示,支持动态起降、智能跟车与座舱深度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卓驭搭载高通SA8650P红旗天工05平台车型,在慕尼黑城市道路和高速路上,成功应对了欧洲特有的环岛交通、窄路通行、有轨电车混行等复杂场景的挑战。
展会期间,卓驭科技的两位高管Nils Oldemeyer和于贝贝直面媒体提问,拆解了欧洲战略的思考与布局。
与其他友商高度依赖视觉和地图方案不同,于贝贝对此表示,上个月,卓驭推出了搭载自研系统的全新车型——这是业内首款在不使用高精地图情况下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燃油车,也是行业首款采用这种互联网模式的燃油车。
“本届IAA车展清晰表明,电动化与自动驾驶已是行业核心趋势。欧洲市场正加速转向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车型。”Nils 谈到,欧洲未来将成为自动驾驶的重要市场,随着当地法规日益严格,部分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将成为标配,而欧洲客户群体也在持续扩大。
Nils则表示,卓驭既是软件一级/二级供应商,也是硬件一级供应商,生产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卓驭核心优势在于采用“白盒合作”模式,与一级供应商伙伴可开展联合开发与共同投资,这与行业内其他封闭系统形成鲜明对比——硬件与软件深度绑定,卓驭坚持硬件中立原则,软件可适配不同SoC芯片平台,包括英伟达、高通、德州仪器,以及中国的地平线芯片。这种灵活性让主机厂客户能自主选择传感器组合,也可以使用软件平台。
在此次参展期间,卓驭提出“For Europe”的口号。Nils说,卓驭在2018—2019年期间,内部深入研究如何将商业化驾驶方案落地工程实践。经过反复思考定位:可以选择成为服务提供商、系统供应商、硬件供应商或软件供应商。最终,卓驭决定成为一级供应商,向客户提供完整系统和产品。
在谈到与大众的合作时,于贝贝透露,在项目初期,大众提供了200—300份技术规范,最终卓驭通过了联合ASPICE CL2审核,这套系统包含百万行代码,认证过程非常艰难,在德国开展项目必须满足极其严苛的质量标准。
“大众是全球最优秀的主机厂之一,我们与大众进行了大量概念验证,并在中国启动项目,2020年获得定点,2024年初实现量产。 ”Nils说,卓驭基于大众的需求构建了整套系统,与大众的合作经验使卓驭具备满足全球标准的能力。
事实上,卓驭本可以更早进入欧洲,但为确保技术完全成熟后再带给欧洲客户。今年,卓驭将测试车辆调至欧洲市场进行测试。Nils说,慕尼黑的驾驶场景比中国复杂得多——在中国人们习惯互相抢行,但在德国尤其是慕尼黑,必须严格遵守驾驶秩序。
Nils谈及,为满足欧洲市场需求,需要深入理解法规和驾驶行为,确保系统符合客户预期。而卓驭的客户也在全球化布局,因此需要在欧洲设立实体,进行本地数据采集、本地训练和本地招聘,与中国团队协同推进,但重点聚焦本地化开发。
“目前没有出现重大意外,更多是时间问题。”Nils表示,要达到欧洲SOP标准,关键在于数据采集、本地化训练和功能落地。
南方+记者 郜小平
牛达人配资-牛达人配资官网-全国股票配资平台-配资指数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